6月23日早上7点,吕国贵和他的团队4人就准时从约定地点出发了。他们要去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乌江镇中心小学送培进校。前一天早晨,吕国贵收到乌江镇中心小学发来的“需求清单”,同团队成员商讨、制定方案后,他们敲定了第二天的行程安排。
吕国贵是甘州区大成学校的美术教师,同时也是区小学美术学科工作坊的首席导师和美术学会理事长。小学美术学科工作坊由学科导师、骨干团队和全员教师组成,是一个跨学科、跨学段、跨学校的骨干学科研训学术团队。
在甘州区,像这样的学科工作坊有14个,涵盖各学科和学前教育、班主任和家庭教育。
送培进校是学科工作坊的“规定动作”,导师团队在每所学校都要完成同课异构、评课研讨、二次备课、反思总结、微讲座和调查问卷等一系列流程。送培时间少则1天,多则2至3天,直至完成“需求清单”。
乌江镇学区有7所完小和两个教学点,共有865名学生和106名教师,但全学区没有美术专业教师,美术课都由其他科教师兼职。
“虽然这些兼职美术课的教师也参加过相关培训,但缺乏专业教师引领,对美术课程理解不够,在教学设计等方面不是很规范和科学。所以,我们学区向吕老师提出送培需求,请他们帮我们把脉,解疑答惑。”乌江镇中心小学校长兼学区校长王建斌说。
到校后,吕国贵和他的团队分头行动。
早晨两节课,先由导师团队成员董爱成与乌江镇中心小学教师史伟进行同课异构,同上一年级《变脸》一课。
下课后,教师们顾不上休息,立即开始评课、交流环节。
“两位老师上课风格不一样,但是从学生的反映来看,董老师的课更受学生欢迎,为什么呢?因为董老师以魔术故事、图片展示导入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史老师和学生则更为亲近一些。”安镇小学教师管英开门见山地说。
同是一节课,在管寨小学教师刘晶看来,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发挥能动性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原来上课是习惯性的传统课堂,模式比较单一。今天听课后才发现,美术课也可以变得丰富多彩,通过自己动手、讲故事等形式,学生的兴趣自然浓了。”
评课、交流环节,教师们都放得很开,发现问题当场指出,同时结合自己的课堂提出了许多观点。
吕国贵则在一旁耐心听、认真记,一个多小时,他写满了3页纸。
最后,吕国贵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美术课先要调动教师的兴趣,提升教师的能力,再设计教学环节,每个环节要环环相扣;课堂上,要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下一个环节,授课教师要综合各方面意见二次备课,再上课,最终确定课件,并形成一个类型的美术课模式。
针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吕国贵和他的团队还准备了两堂微讲座。一堂是《农村学校如何开展美术校本课程》,由学科导师吕慧结合自己所在学校开展校本课程情况讲解;另外一堂则是学科导师袁兴荣分享自己的美术课经验。
“送培进校不但解决了当下美术课堂遇到的困惑,从长远来看,还激发了美术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了教师队伍成长的有效机制。”王建斌说,通过精准培训、面对面交流,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让农村教师的腰杆硬了起来,点燃了区域教师共同参与、专业成长的热情。
除送培进校外,吕国贵的学科工作坊还将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一系列专题教研及展示活动,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个人素养。“成立工作坊的目的就是促进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培训一批骨干教师,搭建名师研究课、示范课交流展示平台和运行机制,不断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从而激发教师教学及研究的热情。”吕国贵说。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甘肃省民办教育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2856501340@qq.com
甘肃省民办教育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