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代中学生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恐慌感
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指出:“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不克服本领恐慌,一切恐慌都会接踵而至。一旦克服了本领恐慌,一切恐慌都无需恐慌。因此,从根本上说,本领恐慌是惟一的恐慌。
在上世纪毛泽东那个时代,本领恐慌尚是唯一严重的恐慌,而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本领恐慌将更加严重!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党内领导干部再次重申本领恐慌和终生学习的重要性。今天,每一个人尤其是当代中学生就更应该有本领恐慌感。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本领,就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连“天之骄子”也未能幸免。即使有一定的本领,但跟不上时代,也得下课、下岗。要避免惨遭淘汰,唯一的办法是不断提高本领,提高能力。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信息的爆炸增长,使本领恐慌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强烈;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使本领越来越能决定事业的成败兴衰,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在未来社会,个人将越来越靠本领支撑自己、证明自己。谁有本领,谁就有生存权和发展权。因此,在今天,本领的地位比任何时代都高,本领恐慌感比任何时代都更加可怕和强烈!
不仅个人如此,任何企业、任何国家也是如此。一个企业要在对手如林的竞争中取胜,不被吞并吃掉,关键在于企业团队的本领高。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取决于该国的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又取决于每个国民的本领强弱、素质的高低。“人力资本”理论创立者、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说:“当代高收入国家的财富是由什么构成的?主要是人的能力!”
人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自身的本领不够强大所致。人与人的差异,从本质上说就是本领上的差异!
本领的重要性。
让我们睁大眼睛,看看这世间的一切——星罗棋布的公路、铁路;耸入云霄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各种商品;威力无穷的高科技产品……这一切无不是人所创造的。
有人说上帝创造了一切,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上帝,人才是真正的造物主,是人创造了世间的一切。上个世纪初,尼采就大喊“上帝死了”!其实,真正的“上帝”是人。培根也说:“人是一切的中心,是世界的轴。”我们的教育工作所做的一切,为的是什么?都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人。人高于一切,人贵于一切。古人云:“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这是古人对人与物的比较。再看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过的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你可以把我的资金、厂房、设备全拿走,只要人不动,十年后,老子还是世界第一。”在卡耐基眼里,人才是第一重要的。离开了人,一切物都不值钱。孔子也说;“君子病无能也。”在今天这个竞争无比激烈的时代,相互比拼的除了能力还是能力,每个人越来越靠能力来说话,靠能力来证明自己。能力,把人的差异越拉越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并不是人才大国,其实中国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人多少问题,而是低能的人太多,中国人哪怕有十分之一变成了能人,那么中国将是可怕的国家。人就是上帝,确切地说能人就是上帝!
但,本领从哪里来?本领从学习中来、从不断的实践中来。当代中学生必须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有个清醒的认识,不仅现在要刻苦学习,还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一个大学生读了四年大学,所学的知识要不了几年可能就落伍了,一个人不是靠读一阵子书、读十几年书就能凑效的,必须在一生中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因此,对于中学生而言,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学习的问题。本领从学习中来,而学习本身又是个复杂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研究,这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关,因此,最终,本领可以看成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而综合素质又包括哪些元素?
二、中学生核心素养浅析
现代中学生要将时代恐慌感作为提升自己核心素养的不竭动力,将终生学习作为自己一生的理念。
目前教育界对中学生核心素养比较认可的提法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有些概念略显抽象,如何对在校学生尤其是初中生、高中生进行通俗化阐释?笔者根据20多年第一线的教育实践,粗浅地认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主要由20个要素构成,其中智商含5个要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自控力、语言表达力等。情商含15个要素:态度、目标、有远大的理想(来自对未来社会和时代发展走向的准确判断)、勤奋、意志力强、丰富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细心程度、认真程度、敏感度、勇敢、勇气、责任心、诚信、爱憎分明等。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合格的人,确切地说,是培养未来优秀的人才。以上20个要素占据的越多此人就越优秀,其中情商要素占据的成分高时,对智商有弥补作用。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可以占据所有这些要素,优生与差生的区别就是这些要素含量或结构的不同,一个人之所以比别人优秀,只不过是这些要素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别突出而已。一个人只要在以上20个要素中某几个比较突出,将会享用终生!
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就是当学校知识全部忘光之后仍能保留下来的那部分东西。”请问,当你把学校所学的知识全部忘光之后,你还能剩下什么?多年研究表明,剩下的就是上述20个要素中的子集而已!
在2004年陇南扬名中学建校之初,我就提出要以“培养对学生终生受益的素质”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当时就是这个目的。
在学校里,决定一个学生成绩好与差的原因虽然比较复杂,但它遵循一定规律,那就是一个学生所具备的上述要素在20个要素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将对学生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比如在幼儿园阶段,其实大家基本都一样的,到了小学阶段95%的学生成绩都是优秀的,但到了初中阶段就不一样了,在20个因素中某些因素较差的学生就被淘汰掉了,到了高中,这种作用将变的比较强烈,学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原因就是20个核心要素中的某些要素在发挥着明显的效应。再往上,比如高考,比如大学生参加研究生考试等,越往上,这种要素的作用就明显。这里,我仅仅以学生为群体将以上要素作为评判标准。对于其他群体,以上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所占比例不同也将引导一个人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我们以学生为例,在智商方面的5个要素中,我们假想如果一个人观察力不强、记忆力差、想象力差、自控力(就是爱做小动作,不能集中精力做某事)、语言表达力差(一句完整的话说不出,无法与别人交流),大家想这种人会是什么样子?
在情商方面的15个要素中,如果从做人方面讲,个性品质是第一要素,如果从做事方面讲,态度和目标是第一要素,一个人对待事物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而“方法是任何事物不可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黑格尔。俄国教育家、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目的反射是我们每个人生命力中最基本的动力。”黑格尔也说:“目的高于一切,是统帅,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假如一个学生态度不端正(比如抱着吊儿郎当的态度),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那么其余的要素就不要再谈了(态度决定高度),而假如在态度端正,目标明确且有远大理想的前提下,余下的要素如意志力、毅力、情感、细心、认真、敏感、勇敢、勇气、勤劳、善良、诚信、爱憎分明等这些因素缺少一个就是短板,就拿其中一条细心程度往往是致命的(细节决定成败),假如你做事粗枝大叶,一下子没看清,两下子没注意、没有勇气、没有毅力(做事半途而废)或者个人品行较差,你绝对是走不了多久就会露馅的。
大量的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有弥补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后天的努力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笨鸟先飞就是这个道理。但反过来智商却很难去弥补情商的不足,一个人虽然很聪明但是无法弥补其品行的不足,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个企业里,领导一般喜欢勤奋的人、喜欢踏踏实实做事的人,而大不喜欢虽然头脑聪明但人品素质较差的人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的前途、命运、成就和幸福,归根到底取决于他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才能和本领,最终将细化为20个核心要素所具备的数量和结构(结构也是引起事物变化的主要原因,此不再阐述),这是他一生可持续发展的资本。罗曼·罗兰告诉我们“财富是靠不住的,今日的富翁,说不定明天就变成乞丐,唯有本身的学问和才干才是真正的本钱。”偶然的机遇不足恃,到手的财富不足恃,唯一可靠的是自己的本领。而本领只有从学习中来,从个人修炼中来!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加强自身素养的修炼,我认为这可以作为中学生的实用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必须从这些核心要素入手去培养学生。只有不断地学习、修炼和提升个人核心素养才能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甘肃省民办教育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28565013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