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高校扩招,释放了什么信号?

2025-03-24

文章来源:校长派综合编辑
176次浏览

“双一流”高校扩招,释放了什么信号?

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云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宣布本科扩招计划。
国家推动“双一流”高校扩招,释放了什么信号?

高校扩招数据

清华大学:拟增加约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额
云南大学:拟增加300个本科招生名额
上海交通大学:增加150名本科招生名额
中国农业大学:增加500名本科招生名额
西安交通大学:将继续扩招200人
北京大学:增加150个本科招生名额

毫无悬念,更多大学扩招的消息,在路上……
清北、浙大、上交、复旦、南大、中国农大、哈工大、中科大……一一官宣扩招,重点都是以服务国家重点战略急需、基础学科、新兴前沿领域,理工农医,高端精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医疗健康、生物医药、新能源、交叉学科……,所有官宣扩招的高校,其专业布点无不围绕上述热点、基点、重点、难点专业及学科。


今年全国两会,教育部公布2025年全国高考14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将再次扩招2万人以上,比2024年扩招16000余人阵容再次增大。
政策定调:

优质本科扩容,势在必行

从时间线看——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
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
在开幕会结束后的首场“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进一步解释了“优质本科扩容”这一关乎千家万户的“心头事”:稳妥扎实推进“双一流”高校本科扩容。
3月6日下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介绍,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提质升级,推进优质本科扩容,进一步增加“双一流”高校本科招生的规模。在去年扩招1.6万人基础上,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
北大、清华带头扩招,可视为“双一流”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标志性事件。
名校扩招的背后,

我们能读出哪些信息呢?

首先是中美竞争加剧,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近5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幅缩减中国留学生数量,有的专业甚至拒收中国学生,中国高端人才缺口很大。本轮高校扩招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等。这些都是国家战略急需的“硬核领域”,也是国际科技竞争的“必争之地”,我国在这些领域突破不断,继续冲锋,人才培养可不能掉队。这轮高校扩招,就是要为人才池注入更多“活水”,为抢占科技高地培养更多“尖兵”,通过在重要领域扩招储备人才,以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趋势也更明朗。

其次是未来的风向变动。此次清华扩招的专业主要为“AI+”,为当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领域,也就是说这些专业的发展关乎国运的走向,政策的导向会吸引大量人力和物力的倾注,而这肯定会导致某些专业被淘汰。尽管高校已经在自我淘汰某些专业,本次扩招的突然加力无疑会加速淘汰进程,相关学生在专业选择或者未来的就业选择需更加慎重。


地方高校在竞争中给中央高校的压力。中国顶尖高校“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清华北大已不再是广大学子唯一的热衷。今年年初,以浙大为首的地方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放异彩,以无出其右的优势力压世界科技巨头,这也让中央高校感受到自身变革的重要。这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高校之间的良性竞争,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局面。


推动教育改革。高校扩招,必将促使学校在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以适应更多学生的需求,同时促使高校教与学要实现产教融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的提高。
名校扩招效应,

那普通高校呢?

名校扩招效应的背后,将是越来越多的名校加入扩招的行列,普通高校,今年应该会扩招更多。以清华大学的150个扩招名额为例,100所名校就是15000名扩招毕业生。

大学扩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因教育资源和水平存在差异,我国各地区的本科录取率差距较大。2024年的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本科录取率超60%,河南、河北、广东等地不足40%。应该将本轮扩招,作为增强教育公平性的关键契机。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


人力资本的质变升级。中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突破2.4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7%。这支高素质劳动力大军支撑了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产业从业者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68%,数字经济领域核心人才供给量年均增长15%。扩招为"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奠定了基础。


社会流动的加速通道。高等教育成为阶层跃升的核心机制。2023年应届毕业生中,家庭首代大学生占比达76%,他们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可能性比父辈提高3.2倍。这种流动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重构了社会文化资本分布。


缓解就业压力。高校扩招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缓解就业压力。通过增加学生在校数量和在校时间,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太乐观,就业岗位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这一作用显得非常明显。

大学扩招的也存在一些潜在挑战。


质量与规模的失衡。部分高校生师比突破20:1的警戒线,个别专业实验设备人均占有量不足扩招前的1/3。2023年毕业生专业对口率降至61%,反映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错配。

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白领岗位供给增速(年均5%)远低于高校毕业生增速(年均8%),导致“高学历低就业”现象。2023年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率达18.7%,就业质量下降引发新的社会焦虑。


学历贬值的连锁反应。研究生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5万增至2023年的474万,“学历军备竞赛”加剧。企业招聘中“本科起步”成为常态,职业教育吸引力持续走低,人才结构出现“头重脚轻”风险。


最后,各大学的扩招也说明中国进入由“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阶段。名校背景已不再是唯一的考核标准,整个社会的多元化即将开启。
来源丨校长派综合编辑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甘肃省民办教育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2856501340@qq.com

最新文章

提升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教育部“双千”计划来了

提升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教育部“双千”计划来了

提升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教育部“双千”计划来了

2025-03-24

办一所让孩子天天盼着去的学校

办一所让孩子天天盼着去的学校

办一所让孩子天天盼着去的学校

2025-03-24

青年教师不妨“落伍”一点

青年教师不妨“落伍”一点

青年教师不妨“落伍”一点

2025-03-24

未来中考将会有这些变化→

未来中考将会有这些变化→

未来中考将会有这些变化→

2025-03-24

“双一流”高校扩招,释放了什么信号?

“双一流”高校扩招,释放了什么信号?

“双一流”高校扩招,释放了什么信号?

2025-03-24

建设教育强国的底气是什么?

建设教育强国的底气是什么?

建设教育强国的底气是什么?

2025-03-10

聚焦基础教育,代表委员这样说…

聚焦基础教育,代表委员这样说…

聚焦基础教育,代表委员这样说…

2025-03-10

涨了!国家助学金额度提高,覆盖面更广

涨了!国家助学金额度提高,覆盖面更广

涨了!国家助学金额度提高,覆盖面更广

2025-03-07

 2025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2025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2025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2025-03-07

李政涛:持续点亮一所学校的关键,在于校长的三种思维方式

李政涛:持续点亮一所学校的关键,在于校长的三种思维方式

李政涛:持续点亮一所学校的关键,在于校长的三种思维方式

2025-03-07

事关“校园餐”,教育部最新部署!

事关“校园餐”,教育部最新部署!

事关“校园餐”,教育部最新部署!

2025-03-07

这所学校体育课,教师不是单纯教运动技能,而是将科学、艺术、道法等融入其中……

这所学校体育课,教师不是单纯教运动技能,而是将科学、艺术、道

这所学校体育课,教师不是单纯教运动技能,而是将科学、艺术、道法等融入其中

2025-03-07

Baidu
map